永华证券
王举和韦晴以收藏跨时空的中古家具为起点,通过搭配现代设计家具重新定义居家生活方式。
他们将这些包罗万象的艺术理念,凝结成“Living and More”的核心要旨—生活之美不在固定模式中,而存在于101种可能性,以及持续扩展的“+”号之中。
从 101 到 101+的探索
七年前,王举与韦晴在家具街 101 号用一家展厅开启了CONCEPT101 的家居设计探索。这个品牌的诞生为家居行业带去了新气象。“我们现在名字已经升级了,叫 101+,101 这个名字一直跟随我们到现在。” “101”代表着初始与开创的理念,这一初衷始终伴随王举和韦晴,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在探索家居风格和生活方式的道路上。
王举早期从事艺术工作时偏爱丹麦的设计作品永华证券,这正好和市场对北欧古董家具的需求相吻合。他和韦晴最初收藏和贩售北欧 Vintage(中古)家具这一选择,既了填补市场空白,也是坚持设计理念的实际行动。虽然有前辈更早地进入古董家具领域,但在系统经营北欧家具方面,这种以经典产品为基础的选择,也形成了101+的独特优势。
101 是起点,而“+”则是核心。传统家居行业很难摆脱固定风格的限制,比如法式的复古、意大利的奢华,但 101+ 选择突破界限,以包容态度应对多样化需求。这种“加法”将古董家具的年代感、现代设计的简洁线条与艺术品的独特质感融合成整体。正如韦晴所说 :“美从来不是单一的,它产生于不同元素的结合之处。101+ 的理念就是把我们认为美的事物带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现在的 101+ 不仅集合了法国浪漫设计、意大利精湛工艺与荷兰前卫创意,还融入了美国的大胆风格、印度手作质感与韩国现代美学,让多元的设计元素在同一空间中找到精妙平衡。
王举和我们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他非常欣赏的法国工业设计大师 Roger Tallon(罗杰·塔隆)设计的 Hélicoïdal Staircase(螺旋楼梯),这件体现“可移动建筑”理念的作品,将航天技术和极简美学结合起来;意大利设计师 Willy Rizzo(威利·里佐)的 Cocktail Bar( 鸡尾酒吧)酒柜,通过镜面不锈钢与皮革的对称几何设计,既还原了七十年代好莱坞明星的奢华社交场景,也以装饰艺术复兴风格实现了功能与奢华的结合。类似的融合设计还有法国工程师 Jean Prouvé(让·普鲁维)的金属墙板系统,他将工业技术融入建筑组件,平衡了机械美学与实用性 ;丹麦大师 Poul Henningsen(保尔·汉宁森)设计的 PH149 Grand Piano(平台钢琴),其弧形外壳和黄铜细节构成流动的曲线,声学优化与艺术造型的结合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最高水平;Bernard Rancillac(贝纳德·兰西拉克)的波普风Elephant Chair(大象椅),通过玻璃纤维材质的靠背和鲜艳色块的组合,在 1970 年代前卫设计中探索了功能与艺术的结合方式。
从 101 号门牌下的忙碌,到“+”号里的无限可能,这场持续七年的探索,让我们看到在工业机械和艺术设计的碰撞,使用价值与潮流审美的共鸣,更让我们看到那寸既包容时光温度、又承载未来想象的生活之美。
生活之外还是生活
101+的家具收购渠道主要是从欧洲的一些专业的古董商手中去采买。101+ 在筛选古董家具秉持的原则是 :“收旧不收破”。中古家具的“旧”被王举定义为长期使用留下的自然痕迹。从战前经典到七八十年代现代设计,跨越半个世纪的光影流转皆在接纳之列。而“破”,则意味着家具丧失了原始的生命力,即便修复也难以还原那份被时光浸润的纯粹状态。在许多像王举、韦晴这样的藏家眼中,Vintage 家具的美就美在每一道划痕、每一片氧化的铜绿,这些痕迹都不再是寻常定义的瑕疵,而是使用者与家具共同生活而书写下的经典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永华证券,中西方对“包浆”的迷恋有相似之处。北欧藏家与中国古董玩家同样痴迷于木材因人体触碰泛起的温润光泽、皮革随时间软化形成的独特肌理。那些经年累月酿造的质感,都是让人想触摸、想倾听的故事线索。
王举钟爱的螺旋楼梯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这个楼梯最初是为满足法国特定年代居住需求而设计的功能性家具。” 楼梯的紧凑体量与灵活结构,完美适配了当时法国狭小的居住空间,王举在荷兰初遇这件楼梯时便一见倾心。在他看来旧时光带给楼梯的“法式记忆”正是它的迷人之处。起初他将其收藏并作为像雕塑一样的艺术装置展出,机缘巧合下,当 101+ 迁至七棵树创意园园区时,这个楼梯在会客厅层设计中重获了使用价值。这样的运用既延续了原始功能属性,又赋予了它在新时代、新空间里的艺术新生。
不仅艺术设计在岁月长河里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新创意,王举和韦晴在收藏家具的这些年里也有很多意外的经历。“有一次去欧洲采买时,我们从巴黎北站坐火车去荷兰,韦晴提醒我要小心小偷。”在巴黎生活过很久的王举当时并没在意。直到在古董商仓库准备付款时,才发现包里备好的大额欧元现金早已消失。提起当时场景他哭笑不得 :“卖家反复确认是不是我们不想买的借口,但是我们真的在拥挤的车站丢了所有采购款。”
现金交易的传统,是欧洲 Vintage 家具圈特有的交易仪式感。疫情前,王举和韦晴经常穿梭于荷兰无名小镇、丹麦偏远乡间的仓库,在锈铁门后寻找未知的发现。“用现金和卖家谈价时,纸币的触感能带来原本的交易乐趣。”
王举对很多交易场景记忆犹新 :“当我们说‘今天能付现’,卖家常会给出更大折扣,手点钞比银行转账更有温度。”这种充满生活智慧的博弈在疫情后电汇普及的时代逐渐消失,却成为他们最深刻的行业记忆。
无论是家具上自然沉淀的岁月纹路、穿越欧洲旧仓库时邂逅的蒙尘珍品还是异国失窃的采购插曲、支付方式带来的折扣和趣味性,往往都是计划之外的际遇。每当回想往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这些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感受,它们将许多可能性的美转换成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部分生活图景。
设计从来不是冰冷的陈设,而是生活记忆的容器。“Living and More”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深植于每个生活场景的实践哲学。当金属楼梯在展厅的三层苏醒为对话的阶梯,平台钢琴于北京再续未完的乐章,那些计划外的际遇早已编织成另一种生活质感。生活的美,栖居在 101 种已知可能里,更栖居在“+”号带来的无限遐想里。
策划 / 高若谷
文 / Lina
图 / 李潇
设计 / 郑健男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