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编辑到策划师星合证券,Irene和Qin于十年前创立了工作室IEVENT,她们和工作室的女孩们把婚礼真正变成了人生中“最美的仪式”。
肖像摄影:Fromnorthwest来自西北
即使不是因为汪小菲和马筱梅的郡王府婚礼,IEVENT的作品和服务也已经出圈了,从北京到西藏,从温哥华到杜塞尔多夫,她们的脚步又抵达了都柏林、西雅图、普吉岛、巴厘岛、轻井泽……10年,数百场仪式,她们不仅创造了美的体验,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2015年,在《时尚新娘》杂志任职生活方式编辑副总监的Irene决定改换跑道成为一名婚礼人,希望身体力行填补行业空缺,为中国新人带来更多元化的婚礼审美选择,更重视每一场婚礼中情感表达的独特性。
于是,她与此前同样任职于《时尚新娘》、设计专业出身的Qin共同创立了IEVENT婚礼策划工作室。作品一经问世,就颇受结婚人群及行业推崇。
她们是合伙人,是最好的朋友,是没有血缘的亲人,更是灵魂拍档。
成立十年以来, Irene主要负责流程定制与统筹,Qin主要负责视觉设计。她们力求以最高服务品质为标准,为每一对新人带来最佳婚礼体验,最专业贴心的全流程统筹服务,和最高水准的精细化设计,让“IEVENT出品”成为品质保障的代名词。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打动人心的作品和故事。
01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星合证券
这是IEVENT为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在西藏举办的周年纪念日婚礼。场地是一片天然牧场,牧场里动物们悠闲自得是独特的高原风光。
Qin说,考察场地时置身牧场,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也有了关于此次设计的最初灵感,那就是 ——“这里不应该被打扰”。
设计落地时,仪式背景的材料选用了茯苓藤,内部的支撑结构也由树枝完成。甜品台就更有趣了,我们直接用稻草塑形,甜品容器就用溪涧中寻来的鹅卵石。我们避免了人工感,极致地保持了大自然的原汁原味。
仪式结束后,牦牛们循味而至,啃食起仪式背景和甜品台。最后,牧场里的布置没有被撤走,它们变成了牦牛马儿的食物和特殊的风景,留在此处风化、消解。
所有的材料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这是一场生态平衡的共赢。而我们在庆祝的10周年结婚纪念,好像也顺应着自然走向了新生。
02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Xiting和Jiahao两个人性格都爽朗直接,于是在他俩婚礼的设计上,Qin决定用装置感的雕塑作为他们的仪式背景,希望用它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他俩——力量感中带有温柔,翻涌却镇定自若,同时也创造一个静谧又带有一点神秘的空间场域。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这也是一场除了新娘和伴娘手捧花以外没有用到一枝花的婚礼。晚宴的桌面以数千支蜡烛点燃作为布置内容,却产生了比设想中更神圣的氛围。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在仪式的尾声,宾客们向新人抛撒金色碎屑,这一互动也成就了这场婚礼最后一个“场景设计”,使这个“作品”最终圆满。
2019年Xiting和Jiahao @北京CHAO酒店
03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这是IEVENT第一场海外婚礼,它的发生得益于新娘Amy对Irene毫无保留的信任。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Amy从微博上找到Irene,她说自己已经看遍了温哥华当地的所有婚礼策划,也看了一些国内的策划团队,但一直没遇到让她觉得于微妙之处能完全契合的人选,直到看到了Irene写的对于婚礼理解的文章。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她们打了一通将近两小时的越洋电话,Amy在当下就确定,大家理念相合,Irene是最适合做她wedding planner的人。
2017/ Amy&Alvin@Vancouver Club
04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Lareina和Aaron受到日剧《四重奏》的感召,来到剧中主人公们生活的轻井泽,在Sweet Grass这个如同童话世界一般的露营地举办了婚礼。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他俩也很像童话故事书里的主人公,纯真而浪漫,所以IEVENT团队希望在仪式区强调圣洁感的同时,着重保留场地和他俩性格中最凸显的自然感。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仪式区的蜡烛出自东京的一位艺术家,策划师在东京找到他,将不同规格和颜色的蜡烛租赁下来,完成了现场的陈列与点燃。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而仪式区旁边的mini van本身是属于一位日本大叔的旅行车,他从横滨一路开过来,将车中原先的生活用品腾空,供婚礼装点。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晚宴在小木屋里举行,随着婚礼环节的推进,根据情绪所发生的流转,晚宴的场景设计也从圣洁自然的风格过渡到更温馨热烈的氛围,于是整体色调上更温暖,也更多彩。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婚礼仪式结束的时候,那位mini van的车主大叔也受到现场情绪的感染,在一旁跟随音乐舞动起来。Irene说:“这是我觉得婚礼最好的样子,所有人都被同一种情绪托住,是真正的同频共振。”
Lareina&Aaron@日本轻井泽Sweet Grass 2019
05
WEDDING DAY
Wedding Day
汪小菲和马筱梅选择在北京最有传统韵味的场地举办婚礼。在最初,他们和IEVENT团队探讨对婚礼的期待时,提到的关键词就是“家宴”、温馨不张扬,细节见真章。
汪小菲&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在随着和他们二人相处逐渐深入,IEVENT团队也先做了第一个方向上的决定,就是整场婚礼的花艺都要以枝干类花材为主。没有选用特别娇嫩的花朵,主要是因为筱梅是那种很有内在力量,有韧劲儿,有承托力的女孩,枝干的硬朗多姿更像她。
汪小菲&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在筱梅挑选场地时最看重的戏台区域,IEVENT团队特地设计了圆月一般的背景装置,搭配伸展出水榭的花枝,请上京剧表演艺术家,为众宾朋带来了隔岸听戏品下午茶的绝佳体验。
汪小菲&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另外一个贯穿整场的设计元素,是中式的海棠纹。它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藏在了请柬、伴手礼、签到区的玫红色巨型发光装置上,以及现场的路间指引牌里。
汪小菲&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请柬中的花卉图样选择了筱梅喜爱并且名字中带有的梅花,和台湾省省花蝴蝶兰。在海棠纹镂空处,烫金了婚礼场地郡王府内的八角亭。一是想让宾客提前一窥婚礼现场的样子,同时也象征着北京的特色。
汪小菲&马筱梅 @北京郡王府 2025
婚礼中以这种最深沉的方式融入新人双方家乡的元素,也是想凸显两岸一家亲,大家紧密相连。
COSMOLOVE:是什么事件或契机,让你选择了创作媒介的转换——从媒体编辑到婚礼策划师这条新的事业之路?
Irene:我原本以为自己会和文字打一辈子交道——当编辑、做采访、撰稿……到六十多岁还在编辑部里看稿子的那种。
在来到《时尚新娘》担任编辑之前,我其实对“婚礼”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更没有所谓的“婚礼梦想”。
因为这份工作,我才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婚礼行业,认识了许多优秀用心的婚礼人。也因为同时负责着海外版权的编译工作,我总能第一时间看到国际范围内婚礼行业的同步发展趋势。
我是一个不管什么事都本能想要努力做到最好的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会不由自主地“钻进去”。所以在当时,任何一个与海内外婚礼从业者对话的机会我都格外珍惜。
那会儿,我每天下班回家和伴侣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对行业现状的思考,哪怕和朋友们聚会时,我也会主动牵起这个话题,试图采访每一位朋友对“婚礼”这件事的感受和理解。
我想,对“婚礼”的热情,可能就是从那时萌芽的。我的先生也鼓励我:“你或许没有经验,但我觉得你比很多人思考婚礼这件事都更‘多’,更‘深’,也更‘用情’。我觉得你是最知道怎么办好一场婚礼的人。”
我后来也逐渐意识到,其实我的文字理想和婚礼策划并不冲突,它们背后的价值观点是一致的——都是我向外表达的媒介。
10年前的我走到了这个岔路口。而这一切得以真的铺陈开来,并且一走就是十年,也多亏了我无比幸运地与Qin同行。
COSMOLOVE: 你从小就有艺术天赋吗?如何被发现或进行自我发现?星合证券
Qin:非常明确地认为自己有所谓“艺术天赋”,是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美术老师拿着我画的五彩蒙古包,在讲台上说这是全班最好的作品。
自那时起,世界上就多了一个笃定自己一定是个天赋异禀艺术家的小学生。我也由此展开了艺术特长生的生涯。毫不夸张地说,直到大学毕业,我依然认为自己可以靠这份艺术天赋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直到工作后,我才逐渐发现,自己真正擅长且乐于实践的,是观察和倾听。它们能激发我的感受力,并将这些感受转换成颜色、形态、画面。我在这种转换间非常高效,游刃有余。它就像一颗尘封的种子,破土后有不竭的动力和超强的信念。
而我的目标也早就不是成为一个“艺术家”,而是成为人们情感的绘图师,人生画面的创造者。
Irene:我从小就是感知力极强的小孩。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我永远是第一个感受到某个人情绪发生微妙变化的那个人。
我不需要插上耳机,就会在独处时根据看到的周遭事物而自动在脑中出现背景音乐,我更会在合唱时,因为听到几十人的声音会聚在一起时产生的巨大情绪共鸣而默默落泪。
而长大的过程中,一个从未发生的变化就是,我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格外着迷。
COSMOLOVE:谁是你的灵感缪斯?哪些设计师在你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之路上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Qin:不得不提家喻户晓的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他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不仅是建筑史上的转折点,也成为了诸多设计行业的灵光。
不管是“少即是多”还是我们传统美学中讲究的“留白”,一直以来都非常吸引我。用利落克制的形式,去表达纯粹的情感,也逐渐成为了IEVENT设计语言的一部分。
COSMOLOVE:你们的婚礼现场设计策划,体现了非常高的审美和美学标准,哪些重要创意流程和设计细节,最能代表你们的理念表达?
Irene:行业普遍追求的“美”,在IEVENT这里不过是及格线上的标准。美是基础,而让新人对这份美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IEVENT的核心理念中,每一场婚礼都与也只与新人的独特性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是她人生过往所有片段的集合,因此无比独特。而亲密关系其实也是一样。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定制”的标准线很高。在我们认识、感知、理解一对新人之前,不会轻易给出任何设计方向上的想法。虽然这导致我们工作看起来不够高效,甚至不够聪明,但我们一直以“用笨办法用心慢慢做事”而满足。
COSMOLOVE:你们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哪一个?
Irene:这大大小小数百场婚礼,每一个都是我和Qin共同走到这里的“缺一不可”。它们也是我们十年间的独特时间刻度。我和Qin的里程碑、大事件,都伴随着这些婚礼的发生。
没有婚礼是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两场婚礼是相似的。因为亲密关系太独特了——这也是我俩为这份事业着迷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提及共性,那些让我记忆犹新的片段背后,都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真诚和信任。
COSMOLOVE:你觉得自己的创作和服务,对自己,对新人,对合作方,分别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Irene:我觉得IEVENT在创造的,远不只是婚礼现场的视觉场景。而是这两个人从决定要举办婚礼开始,一直到婚礼结束很久之后都还未真正结束的一整套体验。
我一直和工作室的伙伴们强调:好的婚礼收获赞美,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而我们要做的“最好的婚礼”,收获的是爱和可以珍藏一辈子的回忆,它可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过得很好。
后者就是IEVENT筹备婚礼的标准。要做到这个程度,重要的是在专业、尽责和周全之上的敏感、温柔,与真诚。
COSMOLOVE:你和“超级客户”、“订制客户”的沟通合作,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吗?
Irene:我们每一场婚礼的新人都是“定制客户”,我们也把每一对新人当作“超级客户”来看待。(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冠冕堂皇?但确实如此!)
这么说的原因是,我们对待每一场婚礼的新人,合作时虽然有经验的背景,但也都刻意丢掉“经验”伴随而来的惯性。我们于细微处配合新人的习惯,也坚持给到对他们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尽量想在前面也做在前面,做到我们标准里的“保驾护航”。令我感恩的是,这些不声张的努力,很少被当作理所应当。
这十年间,我因为这份工作和很多新人在婚礼后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曾经的微信备婚群更名为“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彼此密切交换着每一次成长与跃变,我也看着他们发福、重新自律、在事业上收获新成就、为人父母、孩子们也一年年长大……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感觉自己扮演了一个很神奇的角色,在这些人生命轨迹中无比特殊的节点,当他们的人生将以多一重角色继续起航时,我是陪他们站在起点的人。
而情感是相互的,于是我也在合作中收获了很多段珍贵的友谊。对于新人来说,在婚礼结束时,这一切已经不再是婚礼这样简单。
他们允许我见证他们的感情,见证爱,也见证争吵,见证婚礼那一天,也见证之后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刻。这是一种基于无条件信任的“打开”,我们双方都无比珍视。
这份事业对我自己来说,包括对IEVENT所有人来说,除了是工作,更是我们探索亲密关系多样性、理解人性,认知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对对真实的夫妻,用他们真实的爱,不断刷新着我对亲密关系的认知。
我们不仅是为新人举办一天的婚礼,更从每一对新人身上看到亲密关系的伟大,并试图将这份独一无二的伟大以婚礼的方式表达出来,传递出去。在这十年间,我一次次看到自己对亲密关系理解的狭隘,也一次次感受到亲密关系极具张力的魅力。
让我觉得可以称之为有趣的事,是每年都有新人在婚礼结束后对我说:“Irene,你们应该收更高的服务费”、“你们工作室介绍里的内容远不及你们实际的付出”、“你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甚至有几位新人很担心我们挣不到钱,纷纷在婚礼之后义务成为IEVENT的“顾问”,为我们提供免费的商业咨询服务,甚至要为我们规划“商业版图”。
我和Qin以及其余十位女孩所耕耘的这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哪里有什么商业版图啊。但他们认真为我们规划和设想未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
COSMOLOVE:未来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Qin:我和Irene去年创立了一个播客,名叫《没那必要》,正在不定时地更新中。我是一个播客重度爱好者,但拥有一个自己的播客是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多亏了Irene的推动,才让这个小小电台步入正轨,也让平时不怎么喜欢表达的我,在话筒背后找到了遗失的表达欲。未来要和Irene一起将节目做好,通过声音抵达更多地方。
Irene:我和Qin似乎遇到想做的事情立刻就做了,不会把任何规划留给未来。
2018年的时候,我为人们不再在纸上书写感到遗憾,于是逆着商业趋势创立了IEVENT的子品牌IPRINT,它是一个基于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的生活方式用品品牌。我们在第一年推出了一系列卡片,之后也在每年年底推出新年历和新春单品。作为一个年更淘宝店,IPRINT却拥有固定的长期消费者,这让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不管是IEVENT、IPRINT、还是《没那必要》,都不是我们规划出来的产物,我想未来我俩还是会go with the flow,看生命之流会把我们带去哪里吧!
COSMOLOVE:最让你们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Qin:作为一个热爱婚礼也热爱设计的婚礼设计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并不罕见——材质的突破、灵感的迸发、创意的落地,一次次与新人的一拍即合……这些都让我不断被成就感所推动。
但最想分享的,是一个对我来说最特殊的“奖项”。去年在云南举办目的地婚礼的IEVENT新娘在婚礼结束后送给了我一个土陶奖杯,那是她亲手制作的,带着手工的痕迹,奖杯上是她亲手写的字——“BEST DESIGNER AWARD”。
我当时珍重为它拍照,发在朋友圈里,附上文字——“创业9年,这是我最好的奖章,最高的荣誉”。
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认为。
COSMOLOVE: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如何解决?
Qin:我是一个非常钝感的乐天派,截止到目前我都认为我俩的创业过程中没遇到过什么大挫折。当然,这也得益于我有一个好搭档。Irene的嗅觉更灵敏,她是会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的人。
Irene:创业守业十年的时间,其中确实有太多故事和起起伏伏了。但回望过去,我觉得它们中没有任何一件可以称之为“挫折”。我和Qin曾经是连账都算不清楚的人,但现在IEVENT还运营良好。真的可以说 there i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我自认为比很多创业者都幸运,因为我有一个完美的合伙人。我和她都不完美,但我们彼此却完美契合了。于是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了。
COSMOLOVE:你们怎么定义自己?怎么定义自己的作品?
Qin:定义自己很难,我对自己的探索仍在进行中。截止到目前,“包容”、“舒展”这两个关键词算是我的常态感受和继续追求的目标。
关于作品,我更期待它能历久弥新,经得住时间的敲打,不仅仅是那一天的光彩。不被市场打扰,才能被市场追随。坚定,勇敢,保持自己的风情。
Irene:现在的我,是一个满足而常乐的人。我希望自己能更安住当下,做到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IEVENT的作品,是饱含情感和真诚的。
我的毕业论文导师送给我们这届毕业生的寄语,是我一直以来觉得最有力量的一句话——“热爱你的热爱,守住自己的良心”。我庆幸自己没有被浮躁的环境影响,还在坚持埋头做事,我可以说自己做到了导师的期许。
COSMOLOVE:作为一位女性设计师、策划人,有幸福的家庭和事业,你们是如何把事业和家庭都规划照顾得完满的?请和读者分享一下生活智慧。
Qin:我始终觉得能够把家庭和事业都照顾得完满,是因为我在家庭和事业中分别有了不起的搭档。
工作和家庭不应该是对立的两方,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给予对方支持,协作共赢才是生活的智慧吧。最后,由衷的祝福《时尚新娘》的读者们爱逢其时,盈盈满满。
Irene:这几年我更多意识到,幸福与否很大程度在于人对世界认知方式的不同,你有什么样的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同时还是妈妈、女儿和妻子,“完满”是太高的评价了,我还远没到这个程度,但我感到非常幸福。
《时尚新娘》是我和Qin曾经共同工作过的地方,我们对它有着极特殊的情感,我更想祝福她。
祝福她永远会聚集带着热爱的人们为着一份共同的理想而创作,而努力。
策划师的私享工作日记
COSMOLOVE Bride
2023年,为了考察西藏场地我们在318国道自驾,途中停下来改方案的我俩并不知道已经到了海拔4000m的地方,还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改得晕晕乎乎。
左:这是汕头婚礼的前夜,在大山云雾缭绕中,搭建工作正在进行,而Qin还在边指导搭建边改另一场婚礼的方案。
右:2023年6月,因为疫情而改期两次的这场婚礼终于举办了。敬茶仪式后我组织Lingfeng和Jiarui与家人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说“全家福”怎么能少了你们!
2023年3月的三亚。这是我们做wedding planner的第八个年头了。在婚礼现场时,总有一些状态没变——那种莫名开心的,晕晕乎乎的状态。
2021年,我们在衢州的大山里为一个30岁的女孩举办生日宴会。那一年疫情正扑朔迷离,我们频繁做核酸,时刻确保自己拥有绿码,在不确定政策是否会突然改变的情况下,所有人为了这一场celebration拼尽了全力。
左:拍摄于2018年的三亚。在搭建现场,干力气活时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勤劳的农人。农人插秧收获庄稼,我们也一砖一瓦搭建出新人期待已久的婚礼。
右:2023年在西藏,新人看我太晒了,分了我一顶可爱小帽。
同一天,Qin的高反达到巅峰,不得不边执行婚礼边吃藏药边吸氧。
左:受迪拜旅游局邀请,参加2025年度DWS大会。
右:2024年在上海,这是我们刚刚为博主@明仔和二毛子 举办完婚礼的第二天,而再过一天,我们将为UCCA呈现他们这一年最盛大的Gala。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